一艘核动力攻击潜艇正悄无声息地潜入加勒比海南部海域。这不是好莱坞大片《猎杀红色十月》的开场添盈聚富,而是美国海军近日的真实部署。据美媒9月8日的消息披露,代号“纽波特纽斯”的核潜艇正驶向委内瑞拉海岸,与之同行的还有两个两栖战斗群和三艘驱逐舰。白宫轻描淡写地称之为“打击毒品走私的持续努力”。
用核潜艇禁毒,这恐怕是人类反毒史上最奢侈的装备配置。“纽波特纽斯”号是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,能携带战斧巡航导弹和MK48重型鱼雷,主要任务是反舰、反潜和对陆攻击。用它来追缉贩毒快艇,相当于用激光制导导弹打蚊子。
更耐人寻味的是,这支“禁毒舰队”的构成:除了核潜艇,还有“硫磺岛”号两栖攻击舰(堪称小型航母)和“圣安东尼奥”级船坞运输舰(能搭载海军陆战队和气垫登陆艇)。这哪里是禁毒配置,分明是标准的两栖作战编队。
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直接指出:“这是企图通过军事手段对委极限施压。”拉美多国集体发声谴责添盈聚富,就连美国自家媒体《国家利益》在报道时也不忘加上一句:“此举可能被解读为武力展示”。
讽刺的是,美国在自家后院搞这么大阵仗,恰逢俄乌冲突僵持不下、亚太地区频频军演的当口。选择此时在加勒比海“亮肌肉”,背后有几重算计。中期选举临近,拜登政府急需外交成绩单。在拉美搞“强势禁毒”,既能迎合国内保守派,又能测试新型作战概念。近年来美军提出“远征前沿基地作战”理念,强调在对手近海建立临时基地——这次的两栖编队搭配核潜艇,活脱脱就是教科书式的演练。
这次军事部署也是向委内瑞拉施压,并试探巴西、哥伦比亚等地区大国的反应。结果毫不意外:从墨西哥到阿根廷,多国明确反对军事干预。美国智库“拉丁美洲研究”主任伯肯斯特指出:“任何被视为侵略的行为都将损害美国与地区国家的关系。”
俄乌冲突暴露了美国同时应对多场危机的压力。在加勒比海展示武力,意在提醒世界:美国仍有能力在多个战场投射力量。但这种粗暴方式反而暴露了战略焦虑——毕竟真正的强者,从不需要时刻亮出肱二头肌。
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。1983年,美国以“保护医疗学生”为由入侵格林纳达;1989年以“打击毒品交易”为由出兵巴拿马;2019年又以“人道主义援助”为由试图强行打开委内瑞拉边境。每次军事行动都披着道德外衣,但绣在外衣里的永远是地缘政治算盘。
真正的禁毒需要加强海岸雷达监控,分享毒品走私情报,支持替代种植计划,而不是核潜艇的静音推进系统或两栖战舰的登陆舱容量。美国毒品问题根源在国内需求端,却总想在供给端用军事手段解决,这本身就是南辕北辙。
这种“炮舰政策”的回归可能打开潘多拉魔盒。当大国以“禁毒”“反恐”“人道”为名随意派遣军舰到他国家门口,世界只会变得更不安全。今天美国可以借禁毒之名部署核潜艇,明天别的国家是否也能以类似理由派兵到别国近海?
西半球事务需要的是平等对话和合作机制,不是核潜艇的潜望镜和两栖攻击舰的飞行甲板。当美国南方司令部司令法勒上将说“我们在关注委内瑞拉局势”时,他或许忘了问一句:拉美国家是否需要这种“关注”?
一艘核潜艇改变不了毒品贸易的流向添盈聚富,但可能改变地区国家对美国的态度。当“纽波特纽斯”号在加勒比海深处潜航时,它搭载的不仅是战斧导弹,还有一个帝国渐行渐远的霸权迷思。
盛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